我從小就習慣寂寞了,看我上課都在睡覺就知道,現在壓力更大更想睡可以想見寂寞指數更高。
剛去看老友推薦過的部落格人氣作家酪梨壽司的文章,裡面討論了很多兩性關係的議題,大意都是如何找到一位理想的伴侶,啊,文章是很有內容且有趣,但這樣心外求法的討論都是誤入歧途的想法,因為理想的伴侶是決定於自己的心中,而自己的靈魂也是會成長進化的,別的不說,光是大學時代和社會人士就覺得判若兩人,那怎麼能用同一教材呢?
所以說人類的婚姻制度說實在是有點不合人性,夫婦兩人要同步成長很難,很有默契的也一樣,最近剛好看到潘儀君陳孝萱的三角新聞,潘儀君的男友與她同居十年,雖然傳出跟陳孝萱有過夜之緋聞,但仍堅稱自己已經跟潘儀君形同家人不可能分離,而潘儀君也很成熟地認可這樣的關係並給他選擇的自由,只是我想潘的潛意識可能有些不舒服而已,畢竟這算是身為一個女人的罩門了吧。
任何關係我感覺都有點不健康,除了禪宗的師徒關係之外,那很像棋靈王中阿光和佐為亦師亦友的互動,所以關係的要求改成心靈悸動的需求可能比較務實,日子也會比較好過一點。
註:後來潘向上司告假,專程回台安撫男友被八卦中傷的心靈,看來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 則留言:
那都是打發時間看的東西,不要太當真,本來就是人生苦寒一時無法自發功時,拿來燒一燒取個小暖的舊報紙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取經,是正常人的想法,但邏輯並不是很正常就是。
一般修行人常見的謬誤就是,想在這個世界尋找非世界的東西。運氣好可以瞄到一點真實的投影,大多數情況是你絕對什麼都找不到。
但妙的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連找都不找,刻意否定這個意識所見的世界,反而會把自己推入一種「更失聯」的狀態,那就更找不到。
很怪異。
其實現在回顧起來,以前大學時代要找什麼並不清楚。但是過了這些年,清楚某些東西不是自己要找的有時候也能導致瞭解自己要找的東西根本也不存在。
修行似乎不像爬山一般是直線型的,雖然成就像是登上了高峰,但是試誤的過程有時候是在盤整,累積更重要的反彈力道,盤整過久可能就像我這樣當機了吧。
能瞭解這個道理的才能苟延殘喘地活下去吧。
張貼留言